福州民俗专家方炳桂说,福州的端午节习俗有10件事少不了,它们都藏在这首传统民谣里:“端午鼓咚咚,肚爿替春装;江中龙舟竞,香袋挂衣襟;家家忙裹粽,户户喜悬蒲;祛毒雄黄酒,辟邪五色符;黄烟才放过,又贴午时书。”
“端午鼓咚咚”:旧时福州郊区每年农历四月底,一些村民便会两人一组抬着锣鼓、唱着闽调《采莲鼓》,上街为赛龙舟募捐。那时只要听到这种鼓声,就知道端午节近了。
“江中龙舟竞”:描绘的是端午节赛龙舟的情景。据了解,福州民间的龙舟竞渡有1000多年历史。旧时解放大桥一带的闽江水域及西湖都是赛龙舟最热闹的地方。
“肚爿替春装”:福州传统观念认为,过了端午节才算真正入夏。俗语道:“没吃五月节粽,寒衣不能断”,就是说端午节前天气多变,时热时冷,若马上将春装收起,可能会着凉。旧时的福州百姓通常到端午节这日,才能换夏装、铺凉席、冲凉、游泳等;外婆还会给外孙(女)送红肚爿(肚兜),当作节日礼物。
“香袋挂衣襟”:从前,端午节这日大人们给孩子洗完澡、穿上新肚兜、换上夏装后,要把一个香袋挂在孩子腰间。这种香袋一般为四角形,像个小粽子,外面用彩色丝线裹着,里面填入樟脑,传说可以驱虫、辟邪。旧时临近端午时,福州许多杂货铺都有卖这种香袋。
“户户喜悬蒲”:菖蒲气味清香,中医认为其有解毒、杀虫之效,民间更将其视为可防疫驱邪的灵草。端午节这日中午,福州人要在门上插菖蒲(或艾叶),还要用菖蒲泡汤洗澡,或将其点燃熏香。
“祛毒雄黄酒”“黄烟才放过”:相传古人视五月为“毒月”,因为端午节前后天气湿热,蚊虫滋生,旧时卫生条件不好,容易流行疾病。因此人们这日除了用菖蒲、艾叶等驱虫外,还会到药店买些雄黄做成烟消毒。
“辟邪五色符”:旧时福州民间的端午节用品,相传有镇邪之用。不过多数人家用的是钟馗像。
“又贴午时书”:从前端午节,福州家家户户都会像贴春联一样,在门楹贴上午时书。午时书一般比春联短小,用雄黄酒或黄枝水书写,内容多与端午节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