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词
云杉属树种自然分布于我国三北、西南的青藏高原以及滇西北高原的山地,其种类资源丰富。该树种耐旱、耐寒,根系发达,固土固沙、涵养水源效果显著,被誉为“微型水塔”“固沙大王”“沙漠上的绿宝石”“高原脊梁”。云杉不仅是珍贵木材,且树姿优美,四季常绿,兼具生态、经济和文化价值。它是“三北”防护林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树种,也是构筑北疆和西南绿色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系列树种之一。
树木档案
云杉,松科云杉属常绿乔木,我国云杉属树种丰富,拥有16种9变种,其中7种是中国特有种。其分布广泛,横跨三北和西南地区,主要集中在高山地带,对维持山地及区域生态系统平衡、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云杉枝条轮生,小枝上有叶枕,叶呈螺旋状着生,三棱或四棱状条形,无叶柄。球花单性,雌雄同株,色彩多样。球果下垂,卵状圆柱形或圆柱形,秋季成熟。种子卵圆形,一端有膜质翅。云杉耐阴、耐寒,喜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质土,也能适应微碱性土壤。通常树高50米以上,胸径可达1米。云杉不仅是我国珍贵的树种资源,也为生态平衡和环境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株雪岭云杉就是一座微型水库。云杉的根系极为发达,只需雨水,不择土壤,不管是岩石还是山脊,都是沿细小的缝隙挺进。图为新疆天山雪岭云杉林 贾殿周摄
在三北地区的广袤土地上,云杉宛如坚强的卫士,矗立于山川之间。它们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生态功能,紧密相连,共同组成了守护这片土地生态的“集团军”。云杉的存在,不仅为这片土地带来了勃勃生机,更孕育着无限的希望。
云杉木材黄白色,也被称为白松。其质地优良,广泛用于建筑、飞机、乐器、车船、家具等多个领域。20世纪三四十年代,云杉木材曾是制造飞机机身的首选材料,如今则是儿童家具的良材,能有效减轻儿童磕碰或倾倒的伤害。此外,云杉的树干可割取树脂,针叶含油可提取芳香油,树皮则富含单宁,可制栲胶。据《藏药材资源数据库》记载,青海云杉的树脂和球果还具有药用价值,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云杉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生态功能,展现出了极高的价值。
守护华北生态的“铁军”
云杉,作为北方针叶树的杰出代表,以其四季常青的姿态、高大的身躯和浓密的枝叶,成为华北地区生态守护的“铁军”。它不仅美化了环境,更以其强大的生态功能,如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对改善空气质量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其发达的根系和菌根使得它能够有效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而厚实的树皮则为其提供了抵御低温和极端天气伤害的坚实屏障。
在山西管涔山、京北第一天路的千松坝森林公园等地,天然云杉林矗立着,它们是华北地区生态的重要守护者。然而,华北地区的生态保护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世纪50年代,浑善达克沙地的风沙日益加重,对华北平原造成了严重的侵害。为了遏制这一趋势,国家林业部门开始筹划在张家口或承德建设一个百万亩规模的防护林和用材林基地。
1962年,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应运而生。最初的建设者们选定了华北落叶松、云杉、樟子松作为“开山树种”。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云杉在塞罕坝扎根生长,与其他树种共同组成了繁茂的林海。这片林海如同一道绿色的屏障,一望无际,有力地保护着华北平原,创造了荒漠变绿洲的奇迹。
如今,当我们站在塞罕坝的林海之中,望着那高耸入云的云杉,不禁会感叹于它们的坚韧与毅力。
青海云杉:高原的“特种兵”
青海云杉,主要分布于祁连山脉,是我国特有种。它适应了青海高原的气候,它耐高寒干旱、耐土壤瘠薄。作为青海的省树,它被誉为“高原的脊梁”,承载着保护“三江源头”“中华水塔”的重任。
未成熟的青海云杉果 张建奇摄
青海云杉的天然林和人工林蓄积量占据了青海全省森林蓄积量的一半,这足以彰显其在青海生态环境中的重要地位。然而,青海湖周边曾是一片沙化严重的地区,过度放牧等因素加剧了这一状况,形成了高达143米的大沙山。20世纪70年代,环青海湖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附近的公路和青藏铁路都深受其害。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当地政府自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治理流沙。他们依托多个生态和环境治理项目,在青海湖东北面和东面的大片沙地,以青海云杉为主要乔木树种,结合乔灌草进行大面积造林治沙。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青海湖东部的流沙已经全部被固定,昔日风沙肆虐的6万亩风沙地如今已变成了绿洲。这一转变不仅有效遏制了沙漠化的蔓延,还确保了青海湖核心区域的生态安全以及青藏铁路和315国道的安全运行。
近成熟时期的青海云杉果 朱仁斌摄
除了环青海湖地区,木格戈壁滩、共和盆地、三江源地区等地域的荒漠化和沙漠化治理也都以青海云杉为主要乔木。大量造林治沙的举措在这些地区取得了显著成效,创造了高原荒漠上的绿色奇迹。青海云杉还被广泛应用于退耕还林、城镇绿化、美丽乡村建设等领域,为改善青海的生态环境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青海云杉不仅在青海受到重视,它还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高原地区的重要造林治沙树种。这一树种以其独特的适应性和顽强的生命力,在多个地区都展现出了出色的治沙效果。
沙地云杉:固沙的“尖兵”
沙地云杉,我国特有树种,天然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尤以克什克腾旗的白音敖包为集中分布区,其被称为“固沙大王”“沙漠中的绿宝石”。乾隆皇帝曾赋诗赞叹其雄伟壮观,“我闻松柏有本性,经春不融冬不凋。凌空自有偃盖枝,讵天盘层傲雪霜。”
自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开始对其研究,并于1998年正式命名。白音敖包的沙地云杉侧根发达,长度约为树干的1.5倍,盘根错节,固沙效果显著。一株百年的大树,就能锁住一个沙丘。这片约3万亩沙地云杉林,有效控制了10万亩厚度达10-100米的大沙丘,对保护贡格尔草原免受风沙侵袭起到关键作用。
沙地云杉被专家们高度关注,经过多年研究,提出了半干旱区沙地云杉人工纯林栽培、混交林栽培等6种造林技术。沙地云杉在克什克腾旗、喀喇沁旗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近5年累计培育人工林9万亩。目前,此成熟技术已经开始在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北方沙地云杉人工林造林中推广应用。这些技术提高了沙地云杉人工林培育的科技含量,在生产大径材的同时,实现林地连续覆盖,对改善三北地区生态环境、高质量推进“三北”防护林工程六期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雪岭云杉:驻疆的“边防军”
在天山,天然遍布着雪岭云杉,攀坡蔓生,延绵不绝,犹如绿色长城。云杉俗称白松,诗人以“松接白云天不坠,林连群峰涌绿浪”来形容高耸入云的云杉林。
雪岭云杉林维系着天山生态环境,凭借着强大的根系,涵水固土。据科学测算,每株成年的云杉可贮水2.5吨,年吞吐量25吨,一株就是一个微型水库。因而广阔的雪岭云杉生长区都是宝贵的水源涵养区,水汽蒸腾,化云为雨。雪岭云杉林对于干旱少雨的新疆来说是涵养水源的宝器。天山雪岭云杉林碳汇功能巨大,被誉为天山地区的“绿肺”。雪岭云杉成为新疆的用材林、生态林和园林绿化树种,新疆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塔城地区、天山西部和东部林管局等都大量种植。
雪岭云杉树冠狭长,主干粗壮笔直,犹如收拢的巨伞拔地而起、层层叠叠 贾殿周摄
除了上述提及的4支“云杉部队”之外,还存在10多支这样的“部队”,每一支都由独特的云杉种类构成。这些云杉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在恶劣的环境中扎根生长,用它们高大的身躯守护着脚下的大地,为周围的生灵提供庇护。云杉虽被普遍认为是耐冷的树种,但也不乏耐热性较强的品种。经过专家们对15种云杉进行的耐热性测试,结果显示白云杉、青海云杉以及红皮云杉表现出较强的耐热性,适合在北京市进行推广应用。(胡彩颜)
(作者系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华南地区造林和园林绿化树种的苗木培育技术研究)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