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始网
数字标本奖
开始网 > 热点关注 > 热点聚焦 > 正文

踔厉奋发新征程丨让森林走进城乡

媒体: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客户端  作者:王雅婧 汤尤泓
专业号:日月峡资讯   2025/2/18 8:35:44

建成国家森林城市212个 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2.01%

让森林走进城乡

1月15日,广东省深圳市莲花山公园内,游客在落羽杉下游玩。

2月10日,浙江省台州府城,大片梅花盛开。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月3日,云南省德宏州,一只黑喉红臀鹎正在林中觅食。

2月11日,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虞美人花争相绽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新春伊始,正是万物复苏的时节。在云南昆明,不同品种的梅花次第绽放,如霞似锦;湖北宜昌,峡江两岸,油菜花成片,春意盎然;广东茂名等地,新春植树活动如火如荼,为初春的大地增添更多的绿意。

绿色,是美丽中国的底色,也是城乡发展的亮色。近年来,我国加快城乡绿化美化,大力推进身边增绿行动,森林城市和森林乡村建设积极推进。国家林草局最近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建成国家森林城市212个,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32%,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65平方米,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2.01%。不仅提升了城乡的“颜值”,也增加了群众的幸福感。

推窗见绿、开门入园 “见缝插绿”在超大型城市内打造“诗和远方”

在北京市丰台区玉泉营桥的东北角,车水马龙的京开高速一侧,有一处没有围墙的“迷你”公园——西铁营公园。公园的整体建设面积只有4.78公顷,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春天,这里桃花灿烂;夏天,各色月季点缀于绿树浓荫之间;秋天,黄叶与红叶“织”出斑斓彩带……

据北京市丰台区园林绿化局的工作人员介绍,西铁营公园所在位置原为丰台区南苑乡西铁营村的出租大院,拆迁改造后,这里被规划建设为生态绿地。由于该区域地处高压走廊之下,架空高压线众多,无法栽种高大的乔木,因此,公园主要打造碧桃、紫薇、月季、郁李等观赏花灌木为主的特色植物景观,同时种植鸢尾等植物,丰富植物空间层次。如今,这里已成为在周边居住和工作的人们散步锻炼的好去处。

“推窗见绿、开门入园”,这种“诗和远方”的生活,如今在北京市城区越来越“触手可及”。2024年1月5日,北京市荣获国家林草局颁发的“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能够获此殊荣,得益于北京市绿色空间的持续拓展。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北京市全市森林覆盖率已达44.9%,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0%,随处可见的绿色让居民们在城市中也能感受自然的气息。

不过,作为一座超大型城市,北京市想要在主城区内做到扩绿、增绿并不容易。高密度的人口、建筑和产业,宝贵的土地资源,现有建筑、道路和基础设施的复杂等,都导致了北京市城区内绿化空间有限、绿化难度较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北京市能从一座缺林少绿的城市变成如今的森林城市,靠的是“见缝插绿”、多元增绿。

“根据北京市主城区的情况特点,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创新提出了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建设理念,将面积小于1公顷、可以实施绿化建设的土地统称为小微绿地。将可以设置园路、座椅、健身器材等简单服务设施的小微绿地形象地称为口袋公园。我们充分利用城市代征绿地、拆迁腾退地和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结合周边情况因地制宜开展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建设,科学合理地布局城市绿色生态空间,形成方便居民日常休闲活动的绿色环境。”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城镇绿化处副处长曹睿介绍,北京市从2015年开始推进城市小微绿地建设,截至2024年底,已建成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660处,有效解决了主城区内增加绿化难的问题。

“见缝插绿”除了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还有各级绿道网络。林荫大道、城市画廊、桥体绿化等举措,让城市路网与绿网更深地融合。“我们积极推进城市道路林荫化改造,通过增加行道树和绿化带改造,进一步提升道路的绿化覆盖率。目前,林荫路网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已覆盖主要城区和部分郊区,形成连接公园、绿地和水系的绿色廊道。”曹睿表示,北京市在林荫路的树种选择上,注重适应性、生态效益、景观效果和文化象征。道路绿化上,优先选择国槐、白蜡等高大美观长寿、冠大荫浓、生态效益高的乡土落乔;绿带主要选择观赏性强、生长茂密、病虫害少和便于管理的植物种类。同时,选用银杏等具有明显季节变化的树种,增强景观多样性,搭配海棠、玉兰等花期不同的树种,延长观赏期,增添道路的生机与活力。

除了林荫路,2024年,北京市还结合首都花园城市建设,打造了东花市大街、安定门东西大街等100条城市画廊,充分利用已经郁闭的林路,在两侧的围栏、墙体上增植月季等开花的攀缘植物,补植彩叶树种,打造风景如画的城市线性空间。

绿树绕村郭、繁花映水滨 “一村万树”扮靓美丽乡村

初春时节,行走在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下茨村的康庄路上,路旁的银杏、红叶石楠、罗汉松、龟甲冬青、红梅等各式树种错落有致,形成了层次丰富的绿化景观。

“记得以前,这条路上还只有零星几棵树。如今,这里成了郁郁葱葱的景观大道,让人倍感舒心。”下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段志军感慨道。近年来,浙江省开展了“一村万树”绿化行动,下茨村的废弃地、荒山地、庭院地、边角地等都进行了绿化,种植适合本地的珍贵树、收益较高的经济树、观赏价值较好的彩色树。如今全村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85%,村庄内树的种类多达30余种,形成了四季有绿的生态景观。植树绿化让村庄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监测数据显示,下茨村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逐年增加,土壤质量也得到了有效提升。而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以1个村新植1万株树为载体,大力发展珍贵树种、乡土树种,构建覆盖全面、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乡村绿化体系,这便是“一村万树”的内涵。早在2018年,浙江省便开启了“一村万树”三年行动。2021年,浙江省又启动新一轮“一村万树”五年行动,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发展林业特色产业,预计今年将再建成示范村1000个以上。

位于浙江省龙泉市住龙镇的住溪村如今是“浙江省‘一村万树’示范村”之一,森林覆盖率达93.7%。每年春天,村里樱花谷的上千株樱花次第盛开,如云似锦。包括中国红樱、香水樱、河津樱等在内的20多种樱花争奇斗艳,花期可持续到4月份,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赏景。

然而,过去在住溪村可看不到这样的美景。曾经的住溪村以“木头经济”而闻名,村里人大多从事和木材经营相关的工作。由于经年累月的粗放砍伐,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一些山头也渐渐裸露。大片山林被砍后,每到汛期就会发生水土流失,当地原本清澈的溪流变得浑浊,甚至还会出现泥石流。近年来,住溪村转变发展理念,改伐木为植树,变木材经济为绿色经济,大力补植补绿,种植樱花、红豆树等乡土树种,打造美丽乡村,终于换来了“绿树绕村郭,繁花映水滨”的景象。

走在住溪村的住溪老街,可以看到家家户户的门前屋后都种花栽树、摆放盆景。从春日的樱花、杜鹃,到夏日的玫瑰、绣球,再到秋季的菊花、桂花,以及冬季的腊梅、茶花,四季都有独特的景致。

“种花栽树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能让人心情舒畅。村里各家各户的绿化都有自己的特色,我家的院子里种植的是多肉植物,大概有200多盆。闲暇的时候,邻居们聚在一起,还会互相分享种植经验。”村民严美珍表示,以前,住溪村家家户户都是锯木头的声音,现在变成了修剪花枝的声音。原本堆满杂物的边角地,现在也都变成了错落有致的小花圃。

住溪村党支部书记项清文介绍,住溪村结合老街综合改造工程,鼓励引导村民充分利用庭院内外边角地、空闲地,建设小果园、小花园,开展庭院美化、绿化,将老街打造成开放式的“花样庭院”,不仅让村庄更加美丽,还通过“村民种花—游客玩赏—购买盆栽—农户增收”的模式,实现了“美丽环境”与“美丽经济”的互促共进。

红树林高低错落、古榕树绿荫蔽日 因地制宜打造海上森林城市

在福建省厦门市的下潭尾红树林公园,红树林高低错落,水鸟欢鸣其间,透露着初春的勃勃生机。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被誉为“海洋绿肺”。厦门市地处东南沿海,滩涂面积广阔,湿地资源丰富,适宜红树林生长,“向海要绿”也由此成为厦门市建设国家森林城市,提升城市绿化覆盖率的重要措施。

以前,由于粗放养殖等原因,下潭尾的红树林并没有如今这般茂密。2010年以来,厦门市通过退养清滩、水道清淤、围堰造滩、红树种植等举措,分两期实施了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如今,下潭尾红树林公园总面积达404公顷,其中累计种植红树林85公顷,共有真红树植物8科10种,半红树植物6科7种,这些红树林形成一条“绿色缓冲带”,成为抵御台风、风暴潮等海洋灾害的天然生态屏障。

厦门市翔安区第一大溪——九溪的入海口,如今也是红树林的“家园”,大片翠绿的红树林在蓝天下生长,景象美不胜收。过去,九溪入海口附近的海滨滩涂被外来物种互花米草侵占,生态破坏严重。针对这种情况,翔安区采用了机械挖埋与翻耕相结合的方式对互花米草进行了铲除治理,之后对这片区域进行红树林栽种。九溪口土壤盐度高、风浪大,为了提高成活率,当地的工作人员创新采用定制特殊高程固定杆等方式来提高红树林种胚的定植率,确保幼苗的成活率达到80%以上。栽种完成后,当地在后期管护上还利用无人机技术,定期对红树林的生长状况进行航拍监测,再结合图像分析软件,以及气象、潮汐、海水温度等多项指标,来对红树林的长势进行判断。

数据显示,近年来,随着红树林保护和恢复种植的不断深入,厦门市全市红树林种植带已经遍布筼筜湖、海沧湾、杏林湾、同安湾等宜林海域,主要树种囊括了桐花树、秋茄、木榄、红海榄等,种植规模总计达到173.9公顷,成为厦门市城市生活中一抹浓重的绿色。

除了红树林,榕树也是厦门市种植历史悠久的本土树种。城区内,许多老榕树已经成为这座城市和谐生态的“绿色名片”。近年来,在栽种新树的同时,厦门市还不断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力度。曾经,在厦门市五通高端商务区三期片区建设中,一株307岁的老榕树与路网建设存在交叉,经过多方商讨,最终制定了“古树不动、道路避让”的保护方案。

在厦门市,像这样“为古树让路”的例子并不鲜见。多年来,厦门市不遗余力地保护这些城市的“绿色使者”,出台《厦门市古树名木养护技术标准》,“一树一策”制订养护复壮方案;建立古树名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古树名木GPS定位,动态监测和管理古树名木的生态环境、生长发育状况和保护现状。在此基础上,各级市政园林部门遵循“一树一景”“一树一园”的原则推进古树公园建设,一株株古树绿荫蔽日,成为夏日乘凉、孩童嬉戏的好去处。

“抬头仰望是清新的蓝,环顾四周是怡人的绿。”在多措并举推进绿化建设中,厦门先后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6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84平方米。(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王雅婧 通讯员 汤尤泓)

阅读 412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焦点关注

© 2008-2018   开始网

基于 E-file 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