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氧吧
每天早上,当绢绢的鸟鸣声替代咆哮的寒风声将你从梦中唤醒,你便知道,冬天已向我们离别,春天正带着最热情的微笑向我们问好。
尽管春天令人无限期待,因为阳光、因为温暖、因为那略带湿度的空气总是那么令人心旷神怡。可是,近年来,雾霾却在春天抢走了大家的目光。环境的过度破坏 “模糊”了我们曾有的春天记忆,也令我们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世界上这些国家,城市是如何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在那里,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并不只是一句空话。
德国
图片来源:WpNature.com
在国内,植树是政府的工程;在德国,则是全民齐上阵。
如果你到过德国,你会发现德国城市内有着数不尽的花园。拥有一个自己的花园是每个当地人都梦想的,可是住在高楼中的人们并没有条件建一个家庭花园,这该怎么办呢?
图片来源:Germany for cheap
为此,德国政府特地将社区周边的荒地租借给市民供其建设自己的花园,每户家庭都能获得一小块地,租金也不高,不仅美化了市容,满足了市民梦想,也为保护环境贡献了一份力量。
英国
图片来源:The Teddington Gardener
现代城市中的绿化带是考量一座城市环保与否的重要指标,可将绿化带到城市的理念究竟源于哪个国家呢?答案是英国。
早在1935年,大伦敦区域规划委员会便以官方民意提出该政策,以加强相关部门权利的办法使得绿化面积在英国国内迅速扩大。
图片来源:The Teddington Gardener
与国内情况不同的是,英国的这些绿化带不仅被用来改善环境与市容,更能被用作市民们的运动及娱乐场所。热爱户外运动的英国群众也就自然欢迎政府在城市中的绿化推进了。
目前,全英格兰有12%的土地由绿化带覆盖,伦敦更有23%的绿化占有率,这可是不包含自然绿地的数字哦。
澳大利亚
图片来源:butwhysixmonths
如果说英国与德国对于绿化的追求是出于人性与进步考量,那澳洲人民在绿化中的投资就纯粹是被环境给逼迫的了。
几百年来,澳洲一直受到风、水和盐碱的侵蚀,导致许多土地荒芜,即使是最富饶的新南威尔农牧区也不能幸免。树林数量的急剧减少导致100多种开花植物以及数十种哺乳动物消失。
图片来源:tourist travel
为此,澳洲政府曾在90年代投资2.4亿美元用来建造绿化带,并在2000年植树10亿株,以保护日渐式微的绿地面积。
此后,澳洲还相继成立“拯救丛林”保护组织,鼓励个人发展植树业,且对可循环使用的纸制品减征20%的销售税,以鼓励厂商多利用回收来生产,减少对树木的砍伐,为国家保留一抹属于自然的绿色。
加拿大
图片来源:Gray Line
天寒地冻的加拿大被不少人昵称为“铲雪国”,其实去过加拿大的朋友对于这个国家印象最深刻的除了雪和冷之外一定还有树和草。
加拿大的树木是真的多。据统计,加拿大的森林面积有4.17亿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50%!对于,这些绿地的保护,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也足够到位。
图片来源:Skimbaco Lifestyle
在加拿大,法律有明文规定,私人住宅以外任何地方的一草一木,都不准据为己有,否则要处以重罚,足以让人倾家荡产。所以,当地不会出现任何非法偷伐林木,因为那绝对得不偿失。
此外,加拿大政府对于草坪的要求也是相当的高,居民的房前屋后也必须植树种草。如果私人院落和土地上没有种植绿色植物,一旦被邻居揭发举报,罚款以及补种草坪一定是免不了的。
瑞典
图片来源:Anna Nagurney's blog
说起绿化环境,曾被评为“欧洲绿色之都”的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自然不得不提。
为何斯德哥尔摩能够脱颖而出?城内的公园数量能够说明一切。在斯德哥尔摩,总共有大大小小1000多座公园遍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作为对比,全上海仅有160座公园,城市总面积却是斯德哥尔摩的33倍之多!可见绿色之都名不虚传。
图片来源:Ten Insider
目前斯德哥尔摩市内90%以上的居民的住宅离城市公共绿地的距离在300米之内。在如此卓越的自然生态下,小动物也有了栖息活动场所。据传,当地的橡树林中生活着1500多种不同的野生动植物。
世界上有着众多国家在植树环保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可最终要落到实处,还是要靠我们每个人的努力。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