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始网
数字标本奖
开始网 > 热点关注 > 国内 > 正文

"童年阴影"《走近科学》停播?这才是最不科学的

媒体:新浪网  作者:新周刊
专业号:日月峡娱乐   2019/10/17 5:28:59

打破封建迷信,传播人文关怀,渲染民科的浪漫主义思想,《走近科学》一档节目干了好多活。

某时某地出了一件咄咄怪事,原因何在?

记者走访始发地,采访三表姑七堂叔,调查当事人成长背景与童年经历;又咨询了精神科、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专家。

一层层铺垫,一点点渲染,神秘事件让观众的心悬到了嗓子眼,但他们最终等到的,却是一个啼笑皆非的结论。

真好奇,如果由《走近科学》栏目组按“走近科学”的套路,来拍摄一期以“看走近科学”为谜底的节目,会出现怎样的效果?

9月30日,收官节目《治理水花生》播出,观众们终于在不断走近科学的旅程中停下了脚步。

收官节目《治理水花生》/《走近科学》收官节目《治理水花生》/《走近科学》

连当年一边骂节目组故弄玄虚、糊弄观众,一边又忍不住看下去的“黑粉”们,也纷纷在微博上表达了自己的不舍之情:“虽然它有鬼片一样的开头,脑残片一般的结局,但还是止不住地好看。”

科学博主毕导也怀念起当初求知欲爆棚的自己:

“比少年包青天还过分的bgm,配上张腾岳老师迷幻的语气,3分钟内直接把气氛烘托到高潮,之后全程高潮,让每个观众都不得不在电视机前捶胸顿足拷问自己:‘是啊!究竟是为啥呢!’

有时候一期节目要分上中下三集播,那种看完前两集后的求知欲能让人自焚。但每期的结尾都让你想砸了电视,这踏马和科学究竟有什么关系!”

全国观众都很想问这个问题。1998年首播,至今21年了,《走近科学》究竟和科学有什么关系!

到底是走近科学还是走近忽悠,这很难讲到底是走近科学还是走近忽悠,这很难讲

01

走近科学之

走近伪科学段子

如今全网怀念的节目,也曾是被群嘲的对象。

即便是从未完整地看过一集《走近科学》的人,也会对下面这些案例略有耳闻。

一般,节目是由普通人难以遇见的怪事开始的:

比如,某村子每天半夜都会出现怪叫,弄得人心惶惶。没人有胆量夜晚出门看个究竟,于是全村人只好躲在各自家床上,辗转反侧到天明。

又比如,节目组到访峨眉山一个古寺。这里被高大的树木重重包围,怎奈寺庙屋顶上却不见一片树叶。

这难道是神明的庇护?无论是游客、寺中的和尚及保安、文物管理局局长,都道不出所以然。

你也别去猜,猜也猜不对/《走近科学》你也别去猜,猜也猜不对/《走近科学》

再比如,新婚之夜,老屋墙上竟出现怪影;某男子能从自己身上吸出血来;新疆喀纳斯湖、四川猎塔湖、长白山天池多地出现了水怪的踪迹;天上掉下离奇的蓝色冰块……

奇闻异事本来就能吊起人的十二分之好奇心。这时候,解说词和主持人张腾岳再煞有介事地露出几个关键词“扑朔迷离”“错综复杂”。

随着“究竟……到底……”的经典句式结束,具有强烈视觉张力的海报瞬间覆盖整个电视屏幕。

从字体到设计都如此“不央视”的央视节目海报,观众们是前所未见。

背景音乐也悄然响起,让大家的汗毛都随着节拍起舞。

后有网友整理发现《走近科学》的几首常用BGM就有来自于恐怖片《月光心慌慌》和《死寂》的插曲,也有那首总喜欢在破案时分出现的《X-file》。

记者们的调查随着背景音乐的进行逐渐深入。经过一系列的采访,专家解答后,谜底终于浮出水面——

原来,村子半夜可怕的叫声,是一个胖子在打呼噜。

原来,峨眉古寺屋顶不见落叶,是因为此地风大,吹跑了。

原来,老屋怪影是小孔成像。

原来,男子之所以能够吸血,是因为他牙龈出血。

原来,最痛恨“原来”这个词的,是《走近科学》的观众。

逐渐露出蒙娜丽莎的假笑逐渐露出蒙娜丽莎的假笑

“那水怪之谜他至少要给我一个说法吧?好歹是个央视节目,还能吹牛不成?”你这么想着。

说法这不就来了嘛,三个湖里的水怪分别是水獭、乌龟和朝鲜人开的汽艇。

《走近科学》明明轻轻松松,就掌握了千千万万颗随调查推进跌宕起伏的心。

但在节目结束前的一分钟,他啪叽一声,把心都捏碎了,然后简单粗暴地给你总结:这就是科学。

此时此刻,观众们脸上的表情,或许就和这位舔过天降蓝冰的村民一致——他曾表示这冰“咸咸的,挺好吃”,但节目组告诉大家了,蓝冰是从飞机厕所出发的高空坠物。

作家韩寒也被节目欺骗过:“《走近科学》就是因为走了好几年,还没有走近过,所以一直在坚持不懈地想要走近科学。”

他在自己的《他之国》中也辟出一块荒诞的土地,留给《走近科学》:

一个农民伯伯种白萝卜,竟然长出一棵胡萝卜。他请来农业专家、基因专家,从基因突变等角度分析,最后发现,原来,是胡萝卜种子不小心混进去了。

气愤又“心碎”的网友给《走近科学》总结了三宗罪:污蔑当事人,把人当疯子;侮辱观众,把人当傻子;恐吓观众,把一档科普节目生生拍成了鬼片。

《走近科学》并非从一开播就如此“沙雕”。主持人张腾岳在一次采访中回忆,1998年至2003年间,节目都是《爆炸消除锅炉预应力》式的“真科学”,还曾请到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同台。

事实证明这般硬核的科教节目并不利于大众传播,节目收视率一度接近于0。

“这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反倒是从2004年开始采用的“走近伪科学”方式,从社会生活中获得焦点、热点、疑点、难点及新现象,并给予科学上的解释,这才让一档节目获得了国民性。

《走近科学》一接地气,收视立即大获成功。

在后来的法制类节目中,我们都多少能看到“走近科学”故作神秘的套路:寂静的夜,一双黑手伸向了她。如花似玉的少女,又是否会惨遭蹂躏与摧残?广告之后,精彩继续……

三言两语就能概括出来的故事剧情,更让《走近科学》成为社交网络上轻易被cue到,时不时就能拿出来骂两句的段子。

主持人张绍刚在《吐槽大会》上cue起这档节目,他也说:“别再提扑朔迷离、错综复杂了,你们节目应该是大跌眼镜、啼笑皆非。”

张绍刚和张腾岳其实是校友/《吐槽大会》张绍刚和张腾岳其实是校友/《吐槽大会》

02

走近科学之

走近真实的中国

英国科幻作家亚瑟·查理斯·克拉克曾提出“科学文化界的三大定律”,其中就有这么一条:

任何非常先进的技术,初看都与魔法无异。

看似诡谲的《走近科学》,不过是一部源自本土民间的《十万个为什么》。它所展露的正是老百姓在面对自己无法解释的现象时,最真实的反应。

央视官网上还留有“捉鬼”系列视频。

每一集的标题都很吓人——夜半鬼剃头、命悬一线、家缠狐仙、梦中艳影、油炸厉鬼……

但内容皆是大同小异——老乡突然患病,但都没有去医院找大夫治疗,反倒在家里请来道士神婆,一顿折腾之后,才发现是被骗了钱。

两位中年演员反复在节目的情景剧中扮演起“道士”和“神婆”的角色,又是让筷子在装有水的碗里直立,又是挥舞菜刀在患者头顶上来回耍,又是让屋里燃起鬼火,又是徒手探探油锅的……

被骗的老乡面对镜头述说自己当年被骗的很傻很天真;专家负责从物理、化学的角度解释“鬼显灵”的原理,让江湖骗术不攻自破。

节目组为了破除民众的迷信思想,可谓煞费苦心。

节目组的苦心,则通过最后主持人老母亲似的反复强调显露出来,“有病寻医,巫婆神汉不可信啊。”

像《千年女尸复活》《香尸谜案》《湘西赶尸》几集可以说是《走近科学》中最值得被称为“童年噩梦”的节目,观众差点都以为这节目要和尸体杠上了。

这些选题自带流量,但带着你走进灵异事件的节目,往往会在最后告诉你再可怕的东西,也是这世界上现实存在的物质与科学的化学反应,其实一点都不可怕。

《走近科学》还有一类节目,是人造的怪像:8岁孩童被僵尸附体,浙江某地一村民家突然地下冒血,86岁的老人身体会出现自燃现象。其最终的解释,都是主人公故意为之。

这种一看标题就很中二的节目,不知当时大家为何如此入迷。

再具体一点,以上这些怪事发生的原因是:渴望亲情的孩子为了得到爸爸的关注,模仿起了僵尸;无聊村民为了博得大家关注,往自己地上泼血;老人身上的火是孙女点的,但大人们都没发现。

科研人员接触不到一个装神弄鬼以寻求关爱的孩子,民生台光是“正常人”吵吵闹闹就有它解决不完的事儿。

偏偏《走近科学》把这类古怪的故事当成完整的一期节目来制作,在鸡毛蒜皮中,在“扭曲的人性”中,他们都为科学找到了存在的方式。

知乎网友@石二郎说他最喜欢的一期《走近科学》是《我想飞行》——

初中毕业的农村小伙,没文化也没钱,但有一个飞行梦。

为了能打造出飞机零件,他到一个环境恶劣的炼钢厂打工;还自己上网搜集飞机的制作方法,最后选定了由骨架、旋转翼、发动机和操作杆组成的超简易直升飞机作为自己的目标。

第一次飞行,他差点坠机身亡。

第二次,为了解决平衡问题,他在机尾绑上两块砖头。如果再不成功,他可能真的会死。

全村民都来看他笑话,等着他再摔下来一次。

这一次,小伙真的成功了。惊讶的村民被他的高飞欢呼,还感动得落下眼泪。

只要有梦想,谁都了不起只要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03

打破封建迷信,传播人文关怀,渲染民科的浪漫主义思想,《走近科学》一档节目干了好多活。

据制片人张国飞反映,节目有许多素材都是热心观众致电爆料的。看来,那些荒诞恶搞的情节,也不全是节目组主动营造的效果。

在许多报刊新闻、电视节目都无法触及的村庄里,老百姓或许就正过着这么热热闹闹的日子。

一位微博网友的总结到位:《走近科学》坚持贯彻了我国的唯物主义思想,又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李白式的浪漫主义思潮与希区柯克式的悬疑恐怖风格。

走近科学之

走近未知的一切

《走近科学》最为人所诟病的,就是“走近”太多,“科学”太少。

网易新闻曾在系列报道中指出:

“《走近科学》自2004年改版后,在随后的几年里为了提高收视率,选择了一条靠悬疑诡异博眼球的伪科学之路。

该节目号称宣扬科学,可相当的一部分选题策划根本与科学毫不相关,比如水怪UFO等难以科学实证的未解之谜,或各种装神弄鬼的灵异事件。

这些耸人听闻的事件背后要么纯属狗血误会,要么干脆宣布是当事人有心理问题,一切都是幻觉,最终都沦为打着科学幌子的人造闹剧。”

不明飞行物最后被证实只是一只飞蛾。

那么,什么是好看的科普节目呢?

像英国BBC那样,大投入大制作,蛰伏几年时间拍出《地球脉动》《谎言间谍》,多维度呈现大自然的真实面貌;

还是像美国探索频道,请来贝爷带观众走近地球上最野的地方?

《地球脉动》《地球脉动》

不同的语境下,科学自然有不同的自我表达方式。

“中国人自古善用故事形式载以道义和真理”。制片人张国飞在一次采访中指出。像“夸父追日”,像“两小儿辩日”。

他曾观看大卫·科波菲尔来华演出。这位魔术大师把自己的术法变成了故事中的一个情节,他用这样的念白来作为空中飞人表演的开场:我小时候有个梦想,那就是在天空中飞翔……

《走近科学》用的也是这种“讲故事,说道理”的手段。它只不过是把故事中常见的“很久很久以前”,都变成了“月黑风高夜”而已。

在月黑风高夜发生的故事,恰恰好是能够在观众快速转台的两秒钟时间里将人留下来的故事。人在了,科学普及工作也就好做了。

哥伦布西班牙起航,特斯拉发明交流电,阿姆斯特朗在月球留下脚印,这是科学。

后来电流被运用来制作路电灯,电灯螺丝松了,夜间一明一暗吓坏了老人;电线漏电,路过的狗痛得汪汪大叫;电笔坏了,所以在空气中到处测量都是220V——这是《走近科学》。可“走近科学”的背后说到底那还是科学。

真正的科学,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wikipedia真正的科学,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wikipedia

为《走近科学》收视率做背书的,只是观众自身渴望探索与发现的求知欲。

这么说来,研究所里等待的未知实验结果是科学,家庭主妇对如何把生活过得更好的思考中也有科学。

但显然如今后一种科学在各大短视频平台找到了更好的存活方式——灵异现象+貌美村姑,一看就是高流量高转发,顺便还能带带货。

《走近科学》停播,前一种科学显然又少了一种讲述。

只是,《走近科学》停播10天后,一颗陨石坠落在了吉林省松原市附近,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多地的网友均目击到这颗陨石坠落时产生的火光。

在这条新闻的微博下面,最高赞的回复是:

如果《走近科学》不停播的话,这个事可以播三百多期。

参考资料:

《因为我们在努力》,樊春艳,央视国际

《张国飞、张腾岳做客新浪聊天实录》,央视国际

作者 | 麻酱

阅读 35929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焦点关注

© 2008-2018   开始网

基于 E-file 技术构建